交通助力旅游经济,旅游反哺交通转型升级,在政策的推动下,运游融合的完美结合成为各方期待。毋庸置疑,政策初衷很美好,且有较大市场需求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至少80%的客运企业都在积极尝试这一业务,运游融合被客运企业视为转型升级、再现活力的机遇。 然而,近期多家客运企业表示,尽管运游融合正火,但现实情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。旅客在体验中仍感诸多不便:一是出行受景区班车时间制约,尤其是返程时间不自由。二是班车无法通达景区,导致景区“最后一公里”出行不便捷。三是景区门票优惠幅度不大,客运企业运营成本较高,主动性受挫。 客运企业进军旅游市场,困难重重。在客运企业纷纷摇头叹息之际,运游融合如何破局?客运企业的竞争力如何提升?其实,“灵活”就是传统客运企业最大的竞争力。随着自主权不断扩大,客运企业不妨在创新上再大胆一些,灵活开线、灵活设点、灵活调整运力等,都将助力未来运游融合发展。准确定位自身优势资源,把准用户出行需求,也许新的出路就在前方。 首先,从成本来讲,在景区门票让利空间不大的情况下,客运企业应另辟蹊径,寻找其他经济增长点,比如说灵活匹配大小车型以节省运营成本,住宿、餐饮等方面开设增值服务以提高收益。其次,从便捷性看,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,精准定位用户需求,致力于在线路上精细布“点”,通过线上预定,提升线下“门到门”服务质量,助力半自助游模式。最后,从服务上说,多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及服务。比如,景区接驳景区,推出周边游以及家庭游、青年游、老人游、女人游等个性定制服务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 名声在外,游客自来。优质的服务自然会带来可观的流量,规模经济可以助力企业越走越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