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当前位置:首页 >
生产经营 > 公车公营
|
 |
 |
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公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|
随着集团公司“二次创业”的深入开展,按照公车“四个最大化”具体目标,坚持走公司化经营发展之路,强力推行公车公营,是做大做强客运主业的必由之路。公营模式的调整,并不是一调整就盈利,一运行就出效益,我们必须在现有资源条件下,结合自身特点,实行精细化管理、规范化操作,最大限度增收挖潜,实现公车效益最大化。 创新管理理念,规范业务流程,是实现公车精细化管理的首要前提。要实现公车管理的“三个转变”,即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,由开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,由习惯型管理向模式型管理转变,就必须在管理理念上有所创新。“精细化”就是一种理念,一种文化,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更好地结合起来,把企业引向成功的抓手。针对集团公司公营车经营现状,我们有效地利用两级电子化考核系统(软件系统)为技术手段,规范公营车经营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,构建了一套高效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系统。重点做到公车利润核算的依据全部来自管理一线的原始数据,通过单车结算单、维(护)修单等数据的实时上传,形成以收入统计、成本费用支出为中心的核算,做到流程合理、环环相扣、操作简捷。 加强内部管控,提高管理水平,是实现公车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。一、公车收入管理,首先将各单位每台车的营运线路、运行班点、结算方式等基础信息在系统中初始化建档,然后每日将结算单和记码单中的结算人数、结算金额、中途人数、中途收入等信息有序录入,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同单位、不同时间段、不同线路的公车收入报表。我们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对比,查找各单位、各条线路收入增减原因,能够有效地指导一线生产,也为领导决策提高详实依据。二、成本费用控制,是内部管控的核心。公车办依据各单位公营车辆实际运行班次、运营里程等信息及各单位《司乘工资分配办法》,核定各单位路桥费和司乘工资费用标准;结合各单位当月燃、材、胎、修实际消耗,并根据《车辆技术管理条例》的消耗定额,核定各单位燃、材、胎、修费用标准;每月底将各客运单位公营车各项营运成本定额标准提供给财务处,财务处按标准核销入账,超支部分不予核销。通过消耗预控机制的建立,能够有效地遏制人为浪费及公车成本虚高,并促使各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基础管理机制,规范业务流程,提高公车管理水平。如镇平分公司,6、7月份燃料和材料消耗均大额超集团定额标准,公车办对各项数据分析后,与镇平分公司主要领导联系沟通。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,立即采取有力措施,分别对燃料、材料的消耗奖惩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予以调整。通过整改,8月份,该单位两项费用共下降6万余元,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。三、严抓中途管理,实现公营车中途收入和服务动态的全过程监控。公车办从人员管理、制度建设及监控设备维修等日常管理方面统一标准和规范,把视频监控系统按照车辆的运行模式分为高速、低速及安装硬盘录像和3G设备等进行区别管理,设定数据的采集率、分析率、设备完好率等考核指标,建立了一套数据分析、上传、考核业务流程。通过视频监控考核和违章违纪的查处,从源头堵塞漏洞,避免公车收入流失和服务质量投诉,7-8月共查处违章79起,在各单位和驾乘人员中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。 开展培训交流,提升业务素能,是实现公车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。根据工作需要,公车办先后于5月17日和6月19日举办了 “公车管理暨两级电子化考核”和“视频监控管理”培训,以公营车的收入管理、成本控制和视频监控管理三项内容为重点,从工作流程、系统操作、细节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,现场解决基层单位所提出的各项具体问题,提升了从业者的业务能力。另外,近几个月,我们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,分别就收入、成本、视频监控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,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。 目前,集团公司公营车系统化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,与四个月之前相比,收入填报准确、及时,数据分析和对比更加精细;成本费用控制更严格,超定额单位减少,变动费用总体呈下降趋势;车辆中途管理不断规范,中途收入和服务质量管理均有所提升。 |
|
[
作者:集团公司团委书记、公车办主任 华磊 转贴自:本站原创 点击数:3127 更新时间:2013/10/18
] |
|
上一篇安全文章:
省运管局召开重点联系货运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心声
下一篇安全文章:
迎宾大道港湾站A班班长讲解安全知识
|
|
|
|